氣流成網機組有四個部分組成:預開松機→開松機→喂料機→成網機
1.預開松機:
它的作用是將棉包中的大塊纖維分解成大小較均勻的小塊纖維,由底簾、斜簾、均棉簾、剝棉輥組成,其中斜簾和均棉簾上裝有角釘。底簾將纖維原料朝前推送,斜簾靠它的角釘抓取纖維塊向上運動,均棉簾將大塊纖維扯散,其中較大塊的纖維被均棉簾帶回棉箱下部,繼續上述過程,小塊纖維經斜簾帶出,經剝棉輥將它們從斜簾上剝取,落到下一臺開松機里。預開松機上裝有噴霧裝置,可對纖維原料噴灑抗靜電劑。
2.開松機:
它的作用是將小塊纖維經開松、梳理,形成纖維束和單纖維狀態,由底簾、三個刺輥、一個錫林、三對工作輥,轉移輥及一個刷輥組成。刺輥、錫林、工作輥,轉移輥上都包有金屬鋸齒針布,刷輥上植有碳纖維束。
三個刺輥對已經預開松的小塊纖維繼續開松,使之形成更小的纖維束,這些纖維束經錫林、三對工作輥,轉移輥梳理,形成單纖維狀態。刷輥相當于道夫和剝取羅拉,將纖維從錫林上剝取下來,并靠自身的高速旋轉形成的氣流將纖維送到下一臺喂料機里。刷輥上植碳纖維束是為了避免產生靜電使纖維原料吸附在刷輥上難以轉移,開松機里也裝有噴霧裝置,可噴灑抗靜電劑。
3.喂料機:
喂料機和預開松機很相象。棉箱中也有底簾、斜簾、均棉簾,斜簾和均棉簾上也裝有角釘,它們的作用是將已形成單纖維狀態的纖維扯松,防止大塊纖維進入成網區。
喂料機棉箱上方裝有風機,通過風管和喂料塵籠相連接,風機工作時從喂料塵籠里抽取空氣,塵籠內產生負壓,將斜簾喂送的纖維吸入到由該塵籠及下方幾個送料羅拉組成的氣橋里,形成的纖維絮層,經一個剝取羅拉剝下,送入成網機。
在風道管里裝有二套調節裝置,一套裝置由連桿和風門組成,通過手動可調節風門位置,來改變風管內通風口的大小,通風口大,風機抽吸的空氣量多,喂料塵籠內的負壓大,氣橋里形成的纖維絮層就厚,反之就薄。另一套裝置稱為“自調勻整”機構,它是由傳感器、伺服電機和阻尼器組成,阻尼器是一個形狀為圓錐形的裝置,裝在風管內。頂端裝有一根螺桿,由伺服電機驅動,可在風管內前后移動,朝后移動時,風管的通風口變小,風機抽吸的空氣量減少,喂料塵籠內的負壓變小,氣橋里形成的纖維絮層變薄,反之變厚。傳感器通過一根空氣塑料管和喂料塵籠相連,塵籠內空氣壓力大小的變化驅動傳感器內的黑指針擺動,指針所指數值即塵籠內的負壓值,以英寸水柱表示,表明塵籠內的氣壓為周圍大氣壓力低多少英寸水柱。傳感器里二根紅指針是限位指針。由操作者設定一個區間,左側位置表示操作過程中允許的min負壓,右側位置為允許的MAX負壓,實際生產時,黑指針在兩根紅指針之間擺動,如喂料塵籠里負壓太小,黑指針向左側擺動,碰到左側的紅指針時,伺服電機動作,使風管內的阻尼器朝前移動,風管內通風口變大,喂料塵籠里的負壓增加。如喂料塵籠里負壓太大,黑指針向右側擺動,碰到右側紅指針,伺服電機會讓阻尼器朝后移動,減小負壓。
二套調節裝置,手動風門調節是大量值設定,使喂料塵籠內負壓處于某一負壓值,如“3”或“4”英寸水柱,而自調勻整裝置是微調,使喂料塵籠內的在生產過程上能在設定值附近一個允許的誤差范圍內變動,以保證喂送的纖維絮層定量均勻。
4.成網機:
它是由給棉板和給棉羅拉形成一個握持點,握持喂料機送出的纖維絮層,使刺輥對纖維進行分梳,刺輥下方為一塊斜板和有機玻璃蓋板,組成一個風道,這種形狀的風道稱之為“文丘利管”或“文氏管”,它的下方是一個成網塵籠,在成網機箱內兩側各裝有一個風機,從塵網塵籠里抽取空氣,從刺輥下方吹出,這種方式屬于上吹下吸封閉循環式成網機。
“文氏管”是流體力學中一種典型的管道,它的特點是變截面,即管道的任意二個截面,其面積是不等的。當流體流量恒定時,流量為流體速度和截面面積的乘積,由于“文氏管”為變截面管,因此流體流經該管道時,任意一個截面處的速度也是不相等的。當纖維處于文氏管中時,纖維的頭、尾兩端處于不同的截面,這兩端的速度不同,尾端速度大于頭端速度,由于纖維是柔性的,纖維就改變方向,沉積到成網塵籠表面時,就形成纖維隨機分布的纖網。由剝取羅拉將纖網從塵籠表面剝下,轉移到輸出帶上,就可以進行下一道加固處理了。